【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上市房企化债工作迎来新进展。
1月21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称,公司境内公司债券及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融创154亿元的境内债务整体重组宣告成功,成为行业第一家实现境内债市场化重组的房企。在此之前,上市房企对境内债的处理方式多为增信展期。
融创中国在公告中表示,化债方案施行后,预计可以为融创削减降低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剩余留债部分最长展期可达9.5年,并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下一步,融创将安排债券持有人,就其持有的债券在重组方案选项中进行选择、分配。
实际上,2025年开年以来,多家房企化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融创、龙光、碧桂园等在内的10余家房企,陆续公布债务重组方面情况。境外债务重组方面,龙光、碧桂园先后披露了重组方案最新进展,并与债务委员会和部分境外债权人达成一致。
具体来看,1月9日,碧桂园宣布,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已与由七家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如果该重组提案得以落实,将使公司实现大幅去杠杆化,目标是减少债务最多116亿美元;包括将债务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
1月6日,龙光集团公告称,已就境外债整体重组方案的条款与若干境外债权人达成一致,整体重组方案将涉及注销境外债务,以换取各境外债权人有权选择包括现金支付、短期票据与强制可转换债券的组合、强制可转换债券、长期票据等多个选项。
“以往房企债务重组以展期为主,以时间换空间,虽有部分房企提供债转股等多元重组方案,但整体占比不高。在新一轮债务重组中,房企化债策略,正从原来的展期为主转向全面削债,主要通过折价赎回债券和强制转股等方式实现。”一位房地产市场分析人士称。
对于上市房企债务重组情况,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折价回购、债转股等方式能从源头减少债务,有助于企业走出债务危机,可为房企争取恢复流动性的时间,换取未来价值回升以及偿还债务的空间。
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2025年以来,房企整体纾困进入关键时刻,债务人积极自救,债权人预期调整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让步是化债成功的关键。只要房企重组方案有诚意,债权人通常都会给予支持。
来自克而瑞数据显示,从债务到期情况来看,2024年房企债券到期规模4828亿元,2025年债务到期高于2024年、达5257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接下来的2025年,房企仍然面临规模不小的债券到期规模,预计企业化债工作在2025年将会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