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沙城到绿城,郑州的灵魂色彩
大家都知道郑州的别称叫做“绿城”,但很少有人知道绿城这个别名的由来。
一个城市的别名正是最契合城市气质的称呼,就像我们小时候的绰号一样,叫小胖的朋友总不会太瘦。上海别称“魔都”,城如其名,这里充满了现实主义魔幻色彩,拥有无限的包容与机遇;“帝都”北京,三千年历史帝王古都;而“绿城”郑州,自然是充满绿色生态的城市。
但在上世纪50年代建国初期,因为黄泛区的影响,郑州市东边的黄河故道,有六七十个大沙丘,稍微有点风就黄沙滚滚。开窗黄沙飞,关窗风号啸,睡觉起来身上都是一层黄沙,堪称50年代的“大西北”。当时坊间传出的顺口溜“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就是在描述郑州,那时郑州应该叫做“沙城”,还由此衍生出了沙口、沙窝李、沙门这些有关“沙”的地名。
民众天天吃“土”,这可怎么办?1951年治沙开始,时任领导挑选了树形好、生长快、树荫大且抗旱耐寒的法桐开始种植,这种树喜好疏松、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适合当时的郑州不过。
在市政的号召下,郑州掀起了全民植树热潮,从金水路到文化路、花园路.......法桐迅速在郑州各个街头扎根。1957年,郑州第一批法桐行道树经过6年的生长,树冠成形,枝繁叶茂,也是从那时起,郑州街头的主色调开始变成了绿色。
80年代初,郑州街头的法桐已经成长到了“遮天蔽日”的程度,当时的楼房大多也就三四层楼,而法桐可以生长至遮盖到楼顶。路面都被树冠遮盖,夏日阴凉使得好多居民喜欢在傍晚来树下乘凉玩耍。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等公园相继修建,那几年,已经开始有人叫郑州为绿城。
关于“绿城”的名称来源,有很多版本,有人说是因为《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上先后刊登了郑州法桐成荫的市景照片,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瞩目,外界纷纷称其为“绿城”。
有人说1990年,郑州市绿化覆盖面积2683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名,因此郑州才有了"绿城"的美誉。
02
呼唤绿城的回归
20世纪以后,树木再也不能遮盖房顶,高楼大厦迭起,人们钻进了钢筋水泥的森林,却仿佛忘记了当年为我们带来阴凉的那排法桐。
兴建地铁、新区建设、城中村拆迁......在大幅度兴起的造城运动中,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郑州的发展、郑州GDP的崛起。而在城市面貌上,郑州的绿被围挡遮盖,给人们留下了“空气差、污染大、天天挖沟......”的印象。
高速发展后,为了让“绿城”回归,郑州市围绕“让绿城变得更绿、让家园变得更美、让群众笑得更甜”的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201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革命性地决定全面启动生态廊道建设。三环四环、城市道路、公路、铁路......一条条绿道或蜿蜒或笔直,草木林语陪伴着进出城市的人们,如今这条风景线已经绵延3588公里,绿化面积达3亿平方米。
在2018年,一系列生态建设仍旧在持续推进中,市本级累计投入财政资金64亿元,完成造林150万亩,在郑州近郊西南、西北形成集中连片的重点生态林15.6万亩,沿黄河大堤建起一道宽1100米、长74公里的绿色屏障,基本实现森林围城。依托现有地形地貌、生态片林、水系湿地、文化遗址等生态人文资源,在城市外围规划了43个万亩郊野公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市中心,2018年共建成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11个,2019年规划建设400个,目前已建成269个,在建127个。
(西流湖生态公园实景图)
2012年底,西流湖生态公园(北区)正式建成开放;2014年底,郑州雕塑公园也开园迎客;占地面积2390公顷的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开放;2019年初,郑东新区龙湖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如今,无论是你住在东南西北、市中心还是三环外,出门见绿,开窗赏景、节假日与亲友一同前往相距不远的公园游玩,都不再是难事。
良禽择木而栖,绿城的回归也让更多的动物回归郑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郑州引来越来越多的飞鸟,与我们共同居住在这片蓝天下。那些你没有注意到的城市精灵们,也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安家度日。
03
见证城市生态变迁的精灵
可能你会在家门口见到喜鹊、麻雀这样常见的鸟类,但未必知道:目前在郑州栖息有夜鹭、黑水鸡、翠鸟、灰喜鹊等260多种鸟类。你见过多少呢?
城市中的我们想要探访这些精灵,要去哪里呢?
在金水区纬一路道路两旁的法桐中就住着一群夜鹭,法桐见证了郑州从沙城到绿城的转变,居住在这里的夜鹭如果会说话,应该也会叫你来树下共享阴凉,告诉你:“郑州的法桐树下,是郑州最好的避暑山庄!”
(夜鹭)
黑水鸡虽然叫鸡,但人家可是鸟类,是水陆空全能选手:攀爬、游泳、飞行,样样耍得来。刚刚“落户”郑州十年左右的黑水鸡,最喜欢在浮游植物间觅食,在西三环雕塑公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如果黑水鸡会说话,那么他们会说:“我爱郑州的湿地公园,城市是人们的家园,也是我们的乐土!”
灰喜鹊是城市中最常见的一种留鸟,翠绿环抱的郑州,每一处绿茵都是它觅食的场所,在洞林湖畔遇到它,可千万别打扰灰喜鹊一家的晚餐时间。
(灰喜鹊)
北龙湖也有鸟儿,戴胜们不需要承担高额的房价就可以成为郑州人艳羡的居民,它会在北龙湖的树荫下寻找昆虫,为北龙湖的生态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当你遇到戴胜,它会说:“嘿!可别把我认成啄木鸟!在郑州3588公里绿荫道,19495万平米绿地中,你都有可能找到我的同伴!”
(戴胜)
我们的飞鸟邻居,正在唤醒曾经的“绿城”。
为了向1013.6万郑州居民介绍这些城市中的“精灵邻居”,今夏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碧桂园河南区域遍访郑州农民公园、郑州雕塑公园、惠济区古树苑公园、北龙湖湿地公园等生态绿地,在不打扰它们生活的前提下,用镜头记录下了城市中这些飞鸟的生活状态。
(郑州洞林湖)
它们也如人类一般,在城市中寻找着生态、舒适、安全的家,在繁忙中度过一年四季,在城市湿地中繁衍生息。
可以说,飞鸟见证了城市变迁,也伴随着城市的生态变迁。从沙城到绿城,再到绿城的回归,郑州仍然在为市民营造绿色生活环境的路上前行。
04
碧桂园,城市生态护航者
为城市环境保驾护航,关注城市生态,关注绿色环保,飞鸟也应当是碧桂园的见证者。
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亦肩负着身上的责任,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在各项目中积极打造绿色建筑,提倡绿色办公,倡导绿色文化。
2018年,集团积极推动绿色建筑评级,打造绿色标杆项目,其中绿建一星项目586个,绿建二星项目166个,绿建三星项目3个,绿色建筑总面积达15469万平方米。
可以说在绿色建筑的进程中,碧桂园一直是推动者,其代表不仅是项目本身为绿色建筑,更是碧桂园对于城市生态的思考。或许是碧桂园的logo本身就是一只凤鸟,或许是碧桂园作为绿色住宅领导者的决心,碧桂园关注城市生态环境、关注城市飞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世界500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
2019年9月26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联合碧桂园河南区域拍摄的河南首部城市飞鸟纪录片《飞鸟家园》首发仪式将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广播厅举办。整部纪录片共分为春、夏、秋、冬四部,《飞鸟家园·夏季篇》将近期推出,为我们展现一个开放、和谐的绿色生态郑州。
如果飞鸟会说话,那它们一定会说:“嘿!来看看这部纪录片,了解我们的生活,了解我们的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