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2日下午,《财富》发布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从数量上看,这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
在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当中,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碧桂园位列177位,与去年相比,碧桂园排名提升176位,排名增幅高居榜单第一位。
从2017年初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到2019年营业收入增速稳居上榜房企之首,过去的几年碧桂园发生了什么?碧桂园榜单增速第一的密码又有哪些?
《财富》500强出炉
碧桂园增速榜单第一
7月22日,《财富》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沃尔玛、中国石化、壳牌石油排名前三。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分别上升8.9%和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
榜单上“中国军团”的表现抢眼,此次从数量上看,有129家来自中国,首次超过美国(121家)。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在上榜中国企业中排名前三。
在去年政策调控频密、下半年楼市降温趋冷的背景下,中国地产企业依然集体表现不俗。共有5家企业上榜,上榜数与上年持平,其中2家企业首次进入前200强。
在今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房地产企业当中,碧桂园以573.08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第177位,比上一年大幅提升176位,成为整个榜单上排名提升最快的企业。这是碧桂园继2017年首次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之后,连续第三年登上榜单,反映出近年来其规模实力正在快速提升。
在此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房地产企业当中,作为首次杀入前200强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不仅榜单增速第一,在主营业务上,其增速也显著高于同行。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碧桂园共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5018.8亿元,同比增长31.25%;实现总收入约人民币379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7.1%。2018年集团净利润约人民币485.4亿元,同比增长68.8%;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约人民币346.2亿元,同比增长32.8%。
需要说明的是,2018年碧桂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7%,这一增速超出第二名近17个百分点,显示出碧桂园强劲的增长实力。
同时,在过去三年碧桂园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5.2%、48.2%和67.1%,这一数字显著高于国内 top10、top100 上市房企平均水平,营收业绩增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此外,作为判断企业获利能力重要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一项上,2018 年,碧桂园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3.47%,位居《财富》世界500强上榜房企首位。
除了业绩的高增长之外,在风险把控上,碧桂园抗风险能力提高显著。
财务数据显示,碧桂园2018年房地产权益销售现金回笼约4557.9亿元,权益销售回款率高达91%,这也是继2016、2017年后,在行业资金面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碧桂园连续第三年实现正净经营性现金流,意味着当期可实现“自身造血”。
此外,截至2018年期末,公司现金余额约为2425.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到14.9%。同时,现金余额对于短期有息债务的覆盖比例达到1.92倍,短期偿债无忧。2018年,碧桂园财务杠杆继续保持在业内较低的水平,在全年权益合同销售额同比增长31.25%的前提下,公司净借贷比率仅为49.6%,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兼顾了规模增长和负债管控的企业之一。
碧桂园高增长背后:
坚定的新型城镇化践行者
事实上,2018年对碧桂园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碧桂园完成了进驻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碧桂园项目分布于中国内地31个省、269个市、1156个区和县,项目总数达到2148个。
而碧桂园不断加大在全国各地开疆拓土的背后,与其近年来对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坚定看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前,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职业生涯历经数次地产行业周期,我认为波动才是这个行业的常态。此外,中国城镇化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大潮,地产市场未来规模将仍然庞大。”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还存在差距。
杨国强表示,自己看好三、四、五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因为随着农民工工资的升高,他们就产生了居住改善的需求,而这些人不会在高房价的大城市买房,也不会在缺乏医疗和学校配套的农村住,因此,他们最大可能会在有学校有医疗等基本配套,且房价在万元以下的城镇居住。
正是坚信中国城镇化进程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红利期仍未结束,碧桂园在过去一年里继续加大和完善在国内的投资布局。随着 2018 年下半年碧桂园项目首次进入西藏,集团完成了进驻中国内地所有省份的落子。同时,在碧桂园2018 年获取的土地中,目标一二线与目标三四线的地块按权益金额划分的比例为40:60。
除了新型城镇化之外,碧桂园还持续深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热点地区。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仅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碧桂园就拥有3721亿元的权益可售货值,此外还有潜在可售资源约5554亿元,加上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9275亿元。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末,碧桂园位于大湾区内的权益可售资源的建筑面积超过2544万平方米,权益可售货值达到3721 亿元。
此外,在长三角地区,碧桂园2017年以771亿元拿下133宗地,2018年再以398亿拿下了1042万平方米的土储面积。
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碧桂园全国项目布局来看,广东、浙江、浙江、安徽、上海等地项目较多,比较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带,这能为碧桂园的业绩增长提供长期动力。
三驾马车齐驱
机构、智库持续看好碧桂园
实际上,除了传统的地产板块之外,今年初,碧桂园明确地产、农业、机器人是未来三大重点业务,同时提出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新定位,指明了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方向。
在机器人板块,2018年7月,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机器人”)作为碧桂园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以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相关的机器人核心技术以及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智造、运营为业务内容。
据碧桂园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博智林机器人开发研制中的产品主要是应用于建筑业、餐饮、物业管理、医疗、农业、智能家居、制造业等领域的机器人、智能设备及系统,打造覆盖机器人全产业链的生态圈。
而在现代农业板块,2018年5月,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据了解,碧桂园农业布局农业全产业链条,致力于成为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务商,包括前端研发,“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中端生产组织,以凤凰优选社区门店为主体的终端销售。碧桂园农业的发展主旨是做行业资源的整合者、产业结构的提升者和现代农业的服务者,着力打造科技型、平台型、国际型农业。
“地产、现代农业、机器人,这套看似‘天上地下’的打法实则仍是紧紧围绕其地产主业挖掘新市场和新动能。比如建筑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安全和质量;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提升物业服务。切入高科技现代农业,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国家战略实施,另一方面通过研发、生产和销售,为更多人提供安全、好吃、实惠、丰富的农产品,进而为地产主业增添附加值。”碧桂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碧桂园房地产、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三驾马车战略的正式出海,包括穆迪、中银国际、瑞士银行、广发银行和克而瑞在内的各大机构和智库对此纷纷给予高度评价。
今年5月16日,穆迪发布研报称,碧桂园的商业模式是开发性价比高的住宅,在综合性城镇和城市里提供增值服务,以满足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的需求。这部分市场得益于可持续的潜在需求,从而支持了公司的业务增长。
亿翰智库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鹏则表示,财务表现方面,自从碧桂园放慢规模增速后,净负债率持续下降,财务结构更加稳健。此外,随着碧桂园前两年高增的销售业绩,结转的收入和利润也将越来越厚。预计碧桂园中期的年报表现将更加亮眼。下半年,随着2017和2018年项目的结转,碧桂园的收入和利润以及利润率都会有所增加,财务结构也会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