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无人机+AI自主巡察”,郑州工地管理开启天眼模式。
9月2日下午4时,中建七局郑州润璟园项目现场,一架无人机迅速升空,数十秒后,到达项目上空,开启自主巡察模式,通过AI技术自动识别项目建设进程与安全状况。
这一幕发生在2025年郑州市智能建造及“好房子”示范观摩活动上,该活动吸引了来自郑州市各开发区、区县(市)建设局、各建筑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300余人参加,展示了郑州市智能建造的最新成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推广应用,培育现代化建筑产业生态链,推动郑州市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升级,9月2日,2025年郑州市智能建造及“好房子”示范观摩活动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举行。该活动由郑州市城乡建设局主办,郑州市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承办。
活动现场,郑州市城乡建设局总经济师容美玲在讲话中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建筑业正迎来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转型浪潮。作为国家24个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始终锚定“建设中西部地区智能建造先进城市”的目标,以“三化融合”为路径,以建设“好房子”为标准,在行业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
自2022年获批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来,郑州市围绕“提质降本增效”核心目标,深耕技术融合、政策创新与产业协同,探索出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建筑业内涵式发展道路。
容美玲介绍,根据《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郑州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试点企业、建筑部品件智能生产基地(智能工厂)的评价标准体系,郑州市已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16家、示范项目10个,建筑部品件生产基地(智能工厂)3家,在BIM技术全流程应用、建筑机器人施工、智慧工地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的实践案例,累计10余条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经验推广清单。其中,中建七局郑州润璟园项目的建筑机器人现场作业、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多个项目的精益建造实践,有效破解了传统建造“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难题。
中建七局副总工程师、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总经理黄延铮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建筑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发展智能建造不仅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更是打造“好房子”、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黄延铮认为,智能建造的核心在于信息技术与施工现场的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BIM等技术,实现工程全要素数字化表达与智能管控。这与中建七局倡导的“精益建造”和“价值创造”理念高度契合。
“近年来,通过强化科技赋能,中建七局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BIM技术在全过程应用落地,目前已构建‘四站三新三地一中心’创新格局。公司还因地制宜推广智能建造技术,申报示范试点。”黄延铮表示。
据悉,本次观摩活动集中展示三大板块内容:一是智能建造技术应用。观摩活动重点展示了项目在智能施工管理、建筑机器人、BIM技术深度应用、智能化工程设备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二是“好房子”建设理念与实践。观摩活动系统呈现了高品质住宅在设计、施工、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宜居性能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三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升级。技术人员介绍精益建造实施路径、构建数字化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靳静波 】 【总编辑:黄念念 】